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国资动态

人民日报:国企新姿 中国脊梁坚强挺立(新国企·新起点之一:布局篇) 发布时间:2013-04-16

时间:2013-04-15  原文作者:白天亮
 
“神九”飞天、“蛟龙”下海、“歼—15”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令国人无比自豪的成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

当不少人对国企的印象还停留在“效率低下、产品落后、竞争乏力”,当一些人仍在指责国企“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精”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已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

2012年,54家国有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最高排位第五名。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撕掉“亏损”标签,如今的国有企业展示了出色的盈利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中国竞争力的代表,用骄人业绩演绎了“大象快跑”的故事。

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10年间年均增速近20%。很多人不知道,直至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不少央企还因资不抵债、发不出员工工资而发愁。作为国企的优秀代表,央企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凡,已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在新世纪的舞台上展示出“国家脊梁”的风采。

经历改革阵痛、走过黯淡谷底,在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进程中,走来了“新国企”方阵。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形成新布局

尽管进行了厂长负责制、经营承包制等一系列尝试,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国企仍大面积陷入困境。

搞好国有企业,既要在微观上深化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也要在宏观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过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以为国有企业越多越好。后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但国有经济仍是绝对的大头。”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回忆说。国有企业分布过宽,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上世纪末,全国有20多万户国有非金融企业。大量中小国有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在一些需要国有企业发挥作用的领域,又缺少竞争力。

如何集中力量,在那些最能、最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的地方,让国有企业大显身手?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观念上的突破,引发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重大变化:

“抓大放小”——10多年来,在中小企业领域,国有经济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施了大规模的主动退出;

“破产退出”——对由于经济转型或经营不善而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疏通了破产退出的通道,让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发挥作用。力度最大的1998年到2003年,约5000户困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涉及职工981万人;

“优化激活”——对正常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成立国资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推到市场一线,优胜劣汰,平等地参与竞争。

这是一次直接触动利益的改革。新兴际华,2012年跻身全球500强,是全球最大的球墨铸铁管供应商。很少人知道,本世纪初从军队脱钩组建成为央企时,新兴际华亏损额高达24亿元,排第一位的工作是对下属14家企业实施破产。“这么多企业同时破产,人往哪儿去?钱从哪儿来?河北一家破产企业开职工大会,我去做职工思想工作。1000多名职工围上来讨说法,我自己都觉得看不到希望。”董事会秘书徐建华回忆起当时场景,至今捏把汗。

“布局调整是项根本性的改革。基本‘退’到位后,国企的整个情况全变了。”邵宁介绍说,过去国企是一个“面”的布局,数量庞大、分布在所有行业,之后则成了一个“块”的布局。

最直观的变化是“两减一增”:

国企户数大幅减少。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数量196家。从2006年至今,每年都有约1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并入大型优势企业,目前,央企户数已减至117家;

国企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上世纪末的50%以上降至目前的27%;

同时,国有企业进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2002年到2012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2.5万亿元,增加近7倍,实力大增,活力凸显。

控制力、影响力大增,国有企业迸发新活力

新布局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如何体现?从前,人们认为这取决于国企户数是否占优;如今,国企实力如何、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多大,更受关注。

洗衣机、自行车、炒勺……中航工业下属黎明公司,在世纪初与多数军工企业一样,经营困难,为了生存转而制造大量民品。“国家‘一五’时期就奠定的工业基础,不是为了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现在来生产炒勺的!”中航工业总经理、当时黎明公司的董事长林左鸣果断决策,主动放弃仍然赚钱的民品项目,集中优势向装备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发起进攻。如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已成为黎明的拳头产品,使我国在国防、重工业领域的动力装置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有进有退,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首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表示。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0%多,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117家央企明确主业,逐步退出非主业领域。目前,纺织、轻工等领域已基本没有央企参与,房地产、食品等行业占比不到4%。

国有经济的比重在降低,但经过体制机制一系列改革后的新国企,影响力、控制力大大增强。

“影响力、控制力,首先体现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整体素质的提升上。”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表示。

国资委成立之初,提出央企不仅要国内领先,还要与国际领先企业全面“对标”。这样的目标一度遭到质疑,认为差距太大、空喊口号。时至今日,117家央企,绝大多数成为行业三甲,不少央企进入了全球行业十强,逐步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工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通用的绩效指标方面,我国有约1/3的行业领先国企赶上或超过全球500强。中国建材、中国国际航空等一批竞争性央企,近两年相继成为行业内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

影响力、控制力,也体现在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上。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为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提供了条件。如今的中央企业已成为“中国创造”的核心力量。高铁领域,中国南车、北车用5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创造了运营时速486.1公里的新纪录;航天领域,以国企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能源领域,神华集团攻克煤直接液化等一系列战略储备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未雨绸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获得。

影响力、控制力,还体现在国有资本的辐射、带动上。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力度加大。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制,央企60%以上的营业收入、80%以上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40多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国有企业广泛吸纳非国有的社会资本,扩大了国有经济的辐射范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展现新担当,国有企业成为经济社会中流砥柱

新的布局结构,新的担当使命。

过去,国有企业常常与“等靠要”联系在一起。如今,经历深层次改革、实现脱胎换骨的新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日趋突出。

国有企业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在国资委成立时,如何让国有资产不流失、不贬值,还是个大问题。”彭华岗介绍说。现在看,从2003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所有者权益从3.19万亿元增加到11万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看得到的真金白银,也是留给全民的一笔优质资产。”

更直接的贡献是对公共财政的贡献。尽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但始终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7.1万亿元,2011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国税收的38.4%。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须缴税,但分类看,国有企业的税收贡献率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201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8元,私营企业为3.2元,外资企业为2.3元。在充分竞争的钢铁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吨钢税负203元,高出其他所有制企业平均水平69元。

2007年起,国有企业开始向国家上缴红利,上缴比例稳步上调,目前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约3000亿元。国有股权划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国资委统计,到2011年底,已有2119亿元的国有股权转让收益划归社保基金。中央企业还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83.94亿股,为社保基金提供长期收益。

国有企业成为特殊时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依托——

2011年,经济转型、宏观调控的关键年份。恰恰在这一年,煤价上涨、电价倒挂,企业每发电1000千瓦时,就会产生60多元的价格缺口。当其他电力企业纷纷减少或暂停发电,五大电力央企仍开足马力,用满负荷运转支撑了当年全社会约10%的增长电量。

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计得失,展示了关键时期的社会担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评价说,落实国家决策、保障经济安全,国有企业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急难险重,国企总冲锋在前。2011年利比亚撤侨,国航、东航、南航无偿组织包机,迅速投入撤离工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央企业第一时间奔赴抗灾一线,抢修电网、通讯、交通设施,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深有感慨地说,“实践证明,在国家和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时,中央企业靠得住,信得过,拉得动,打得胜。”

国有企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建筑俄罗斯联邦大厦、尼罗河上全长9800米的世界级长坝苏丹麦洛维大坝……全球不少高难度、标志性工程,镌刻上中国国有企业的名字。中海油入股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中国远洋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码头……作为走出国门的“探路者”,国有企业海外市场向着更高层面拓展。目前,中央企业海外资产总额达5万亿元,占央企总资产近1/5。

“大国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国企业的整体崛起,打破了长期由欧美日跨国公司垄断世界经济的格局,而国有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跃上新平台,开启新格局。承载着强国富民的“中国梦”,新国企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本文章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