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
冰面是场馆运行的关键设施。2019年,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工科北京院接到为国家速滑馆制冰任务后,在进行大量调研工作后认为,主流制冷剂氟利昂对环境破坏极大,决定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铺设冰面。
国家速滑馆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工科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进表示,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纯二氧化碳是最环保、最绿色的制冷剂。国际上做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标准冰场多为30米宽,60米长,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冰场。像“冰丝带”这样一万多平米“超大的”冰场,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甚至有国际同行之前会质疑中国人搞不成,实现不了。
经过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2021年1月,这一技术终于成功,实现了“冰丝带”冰场的近零排放。当月,国家速滑馆顺利完成首次制冰,次月,国家速滑馆成功举办了“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的速度滑冰比赛,“冰丝带”的冰接受了实战考验,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以及国际冰雪产业起到示范作用。
马进介绍,这一技术可体现为三大亮点:
一是高效环保。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二氧化碳制冷剂的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并且无异味、不可燃、不助燃,是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该技术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能效提升20%以上。
二是智慧节能。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把制冰过程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粗略的估算就是家里的电冰箱能用上8000多年),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
三是制造了滑起来最快的冰。很多速滑比赛的记录都是在高海拔地区创造的,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阻力小,这一技术下的冰面条件可以媲美高海拔地区。
马进表示,团队的设计思路是,控制温差是关键,这将决定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尽可能的均匀。经过努力,冰面温差最终控制在0.5度以内,低于奥组委提出的1.5度的标准。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